新年到吃春酒,新年到吃春酒是酒水招商网专设的酒文化栏目信息,主要为朋友们展示酒文化信息
年像走马灯儿,不停去不停来。转眼春节将至,不禁想起以前吃春酒的情景来。
我的老家在渝北农村,每年春节,亲朋好友都要你来我往互相拜年,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春酒,家家户户,浓浓的酒香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才渐渐淡下来。
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匮乏,酒是紧缺商品得凭票供应,农村户口逢年过节每人发半斤酒票,平时一个月只有二两。不少家庭为了春酒能让亲朋喝得尽兴,把难得的酒存起来待客。到了喝春酒的时候,主人特地将能喝酒的客人安排坐一张桌。开席时,拿出酒壶把高粱白酒倒入一个大土碗中,顿时,屋里满是沁人心脾的酒香。
春酒由上席长辈先喝,然后顺时针方向轮流转。好酒的人接到酒碗喜上眉梢,双手端着送到唇边,深吸一口,碗里的酒明显少了一截,让酒慢悠悠经喉咙流进胃里,长出一口气后将酒碗递给下一位,才拿起筷子拈菜吃。一圈转下来,酒碗已经空空如也。
主人笑着又往碗里倒酒,客气地叫大家吃好喝好。
三大碗酒喝完后,酒桌上的人个个春光满面精神焕发,酒喝得慢些了,话却多起来:说了去年粮食收成,又讲今年春耕生产,再摆张家媳妇、李家儿子……谈笑间,又一碗酒被大家喝进肚皮。酒量小的醉眼蒙眬,离席口齿不清和主人打过招呼后蹒跚而去;酒量大的开始划拳猜子,把春酒气氛推向高潮。
吃春酒不能空着手去,得送礼物。大多是一斤白糖或者水果糖,用红纸包了提在手上;经济稍宽裕点儿的,送一两块钱觉得很体面;实在没糖没钱的,送二十来个鸡蛋或者五斤粮食也行。不像现在送礼少了两百块钱伸不出手。
春酒多在中午吃,分两步进行:每人先吃一碗醪糟汤圆,家庭条件好点儿的会给客人煮两个荷包蛋,叫好事成双。十二点过才吃正餐,豆花、腊肉尽其所能端上桌,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那时我家兄弟姐妹多,吃春酒不可能倾巢出动,得轮流由父母带去。我每回都要去,哭闹着跟在他们后面,被称为“赶路狗”。到了亲戚家,和同龄伙伴疯玩一阵,就去厨房守嘴。切肉的嫌我们在那里挡事,顺手递过巴了少许肉的腊骨头:“都走都走……”大家迫不及待接过来塞进嘴里,一哄而散。
轮到我家办春酒时,父母一早起来就告诫我们兄弟姐妹:“今天要规矩点儿,不准馋嘴!不准说破口话(不吉祥的话)!不准发客来疯……”我们唯唯诺诺,帮着推豆花、搓汤圆、洗碗筷。
吃午饭时,父亲从床下提出大酒罐,把自己泡的酒倒进一个洋瓷盆里,无比骄傲地对客人说:“去年腊月从山上摘的新鲜金樱子泡的,头开酒,巴适得很!”
大家轮流端起酒盆喝酒,把嘴咂得“巴巴”响,连说“好酒好酒,甜蜜蜜的喝起安逸!”禁不住诱惑,趁他们不注意,我也端起酒盆猛喝一口,那酒像一团火直窜进胃里,旋即又冲上脑门!不一会儿我便满脸通红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在大人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中,我被父亲抱到床上酣然睡去!
浓浓的春酒!醉人的春酒!沈定顺
中国酒网酒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