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品尝屠苏酒,春风送暖,品尝屠苏酒是酒水招商网专设的酒文化栏目信息,主要为朋友们展示酒文化信息
生活话题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论离家多么遥远,游子们都要涉千山万水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起辞旧迎新。您可知道,除了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外,古代过年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阖家一起喝屠苏酒以防瘟疫。
有王安石的《元日》诗为证,“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干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流放伊犁的l843年除夕夜写了《除夕书怀》诗,有“正是中原薪胆日,谁能高枕醉屠苏”之句。
古老的春节保健习俗
屠苏酒从字面上来理解,“屠”就是割,“苏”就是药草,砍了药草来泡酒即为屠苏酒。宋代高承在《事物记原》中记载有“除日驱傩,除夜守岁,饮屠苏酒”。关于屠苏酒的来历,唐朝韩鄂《岁华纪丽》中记载了一个传说:屠苏是一个草庵的名字,在一个隆冬腊月,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住进草庵。他秘密地炮制了草药,于除夕夜分给附近人家,嘱咐他们放在布袋里缝好,投在水井里,大年初一那天汲井水和着酒每人喝一杯,能保证他们一年内不得瘟疫。不等人们感谢,老人就悄悄地走了,只好用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
也有传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因为那时候医疗水平有限,传染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其配方中选用大黄、肉桂、白术、防风、花椒、桔梗、乌头、菝葜等中药加入酒里浸制而成,这些药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疠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他在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后进饮,可以预防瘟疫。陈延之的《小品方》认为“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认为“元旦饮之,避瘟疠”。
经历史学家调查考证,东汉魏晋时期,在寒冷的冬春之际是大规模疾疫爆发最为频繁的时期,由草药加酒泡的屠苏酒确实有预防疾病的功效。屠苏酒又经过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历代医家完善,由最初的“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用,逐渐强化医药内容而固定为预防疾疫的保健习俗。而大年初一又是冬春季节转换的标志,随着岁月流逝,这项民俗具有明确的季节性和时间性,最后沉淀为春节民俗,遍及多个民族,朝野共享、世代传承。
“手把屠苏让少年”
喝屠苏酒的程序也有严格要求,需要“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药滓还投井中,岁饮此水,一世无病”。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一般饮酒应该老年人先喝,但屠苏酒从年轻人开始喝,最后才是年长者。唐代顾况《岁日作》诗云:“不觉老将春共至,更悲携手几人全。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因为小孩过年增加了一岁,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岁,拖延时间居后喝则祝愿其长寿。
喝屠苏酒的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有“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的诗句。陆游《除夜雪》诗:“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无论官宦还是乡村野老,一家人聚在一起依序喝屠苏酒的习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那是一幅多么温馨而感人的画面!
值得提倡的文化符号
屠苏酒既是辟瘟祛疫的镇物,又是新年举觞称寿的祥物,深受人们喜爱。遗憾的是20世纪中叶以来,春节饮屠苏酒的风俗渐渐淡出视线,有人发出“新春宴上无屠苏,顿觉情趣短三分”的慨叹。而春节喝屠苏酒这一古老习俗还流传到海外,至今仍风行于日韩等国,值得警醒。
可能是时至今日预防疾病的方法很多,所以屠苏酒逐渐被淡忘了。尽管屠苏酒里的物质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喝屠苏酒的形式却值得提倡。不妨保留屠苏酒的文化符号,将里面的药草换成菊花、桂花、枸杞等温和之品,在暖人的春风里阖家欢饮改良了的“屠苏酒”,纳吉迎年。趁着春节假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点保健酒,把酒言欢、共享天伦。来源:天津日报作者:李红珠
中国酒网酒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