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泸州,一般人都会潜意识想起泸州老窖和郎酒,特别是泸州老窖,事实上泸州是中国有名的酒城,除了泸州老窖、郎酒之外,还有大大小小近千家小酒厂,上万个酒类品牌。然而,在大酒企的辐射下,这些小酒企的自主品牌正在萎缩,贴牌酒又受到限制,销售业绩直线下滑,想要生存下去并非易事。
有酒企反映,小酒企的自主品牌无论怎么花力气开拓市场都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只认大酒企品牌。泸州市某酒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姐说,“公司卖的比较好的产品主要是在泸州老窖贴牌生产的某产品,但自主生产和经营的品牌反而卖得不好”。
据了解,该公司曾在上海各大卖场花大力气推广自主品牌,但是市场效果非常不理想,最终在去年年底推出上海市场,而公司经营的泸州老窖的贴牌酒的市场却相对稳定,一是来源于10年以上的市场运作和流程,二是包装盒上有了“泸州老窖”这个金字招牌。所以,一个不为外界认知的小品牌,消费者很难认可,这个时候给消费者的优惠幅度再大,消费者还是不会认账,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将消费的是个什么酒。
消费者不认账,经销商自然不愿意经营这样的“杂牌”酒,这样一来小酒企想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考虑到泸州老窖贴牌生产。然而近几年泸州老窖贴牌生产酒却越来越不好做了。
资料显示,2015年12月22日,泸州老窖销售公司对内发布关于泸州老窖贴牌生产通知,决定于2015年12月31日对带有“泸州老窖”字样总经销商产品停止遗留包材的生产和实物库存的发货。当时业内人士猜测,这一举动意味着,从2016年起除泸州老窖五大核心品系以外、凡带“泸州老窖”字样产品将彻底停产,而泸州市某办公大厦的近十家酒业公司的在售资料显示,有半数以上的酒企在售泸州老窖的贴牌生产酒。
而从泸州市某酒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姐处得知,对贴牌酒的规范管理还不是泸州老窖公司主导的,而是由泸州市政府主导的。2016年10月1日起,泸州市政府已经开始执行对泸州老窖的规范管理,规范的其中之一就是酒源酒体统一,即泸州老窖成立酒源酒体公司,按“同进同出”原则,所有产品必须从泸州老窖购买酒体。酒体(浓香型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实行定价标准统一,即酒水和成品价格执行全税。
刘姐说, 现在公司卖得最好的就是泸州老窖的贴牌酒,如果继续经营该产品的话,就要向泸州市政府缴纳更多的酒体购买税费,而自身酒厂生产的产品不能带“泸州”二字;卖得动的,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成本增加,利润越来越薄,卖不动的正好停产,这样一来,做酒的空间越来越小,使得公司亟待转型。
酒类生意不好做,小酒企力求转型,但是尴尬的是转型并非易事。“现在公司的生产酒的厂房已经基本关了”,刘姐说。据了解,刘姐所在的公司,2014年酒的销量是1亿元左右,2015年酒的销量是5000万元左右,2016年酒的销量萎缩到了2000多万元。该酒企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把过多的资源浪费在产品开发和维护上,所以刘姐提到,目前已无业务人员在外跑市场了,公司也不打算投入广宣费用或其他政策费用来帮助开拓市场,也不会再生产新的产品(所以关闭了酒厂),剩下的酒产品库存主要依靠老客户来消化。
“公司有除了经营酒类公司,还有一家矿泉水有限公司,一家建材公司以及两家物管公司,现在酒老板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其他的公司上。”但是尴尬的是该企业的资金运转大部分仍然是来自酒类销售这一块的营收,而对于未来整个集团的发展方向,刘姐说她也不知道。
此前关于泸州老窖的贴牌生产酒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厂家来说,“贴牌”可以在短时间放量,利用泸州老窖的影响力,小酒企也可以从中分取一杯羹,但是这对于市场而言则导致了价格较为混乱,严重消耗了泸州老窖的主品牌价值。而当泸州老窖贴牌生产酒被规范管理之后,却有大量的小酒企受到影响。总之,在大酒企的辐射下,小酒企想要生存发展并非易事。
中国酒网酒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