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是酒类畅销品牌评定的必要环节
我国是酒类产销大国,目前啤酒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白酒市场稳定增长,葡萄酒、黄酒市场每年也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市场消费不断增长的同时,酒类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酒类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酒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日益扩大。但是,酒类流通中的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企业恶性竞争、消费者信任度下降等问题依然突出,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我国酒类行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酒类认证”时不我待
2005年,商务部会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了我国的酒类质量认证制度,开始实施酒类产品质量认证管理。尽管时间不长,但实践已经证明:开展酒类质量认证是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量认证,可以帮助消费者区分优质酒产品、普通酒产品和劣质酒产品,满足消费者安全、健康、高品质的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有利于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也提升了企业效益和行业竞争力;从国际经验看,食品认证已经成为各国实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通行的有效手段。
作为酒类市场管理手段的一项创新,酒类质量认证管理目前还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要坚持规范起步、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进行探索,逐步进行完善。
一是推进认证信用的制度化管理。加强认证制度建设,通过建立认证申报制度、市场监督检查制度等措施,使认证工作效果可跟踪、可评估、可管理,从而逐步树立酒类质量认证的良好社会信用。
二是实施认证信息公示制度。对产品认证中的关键信息予以公示,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完整的生产信息,是消费者知情权的具体体现。一旦消费者有质疑,也可以关键信息为依据,进行自我辨别或委托鉴定。
三是积极引入消费者参与制度。酒类质量认证直接涉及消费者健康权甚至生命权,因而应该鼓励公众参与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增强认证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开门办认证”,逐步解决现阶段我国认证产品市场与消费者意愿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高认证管理的群众认可和市场信誉程度。
四是注重酒类认证人才培养。重视对认证队伍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步完善相关人员注册认可制度和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国认证工作水平。
把认证工作落到实处
2006年,商务部决定全面启动品牌建设年,与“国家酒类认证”相结合,提高我国酒类行业竞争力。酒类质量认证是酒类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衡量企业品牌价值的重要条件。商务部将对酒类畅销品牌进行评定,并在品牌宣传、举办自主品牌展会、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为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创造有利条件。如果企业要参选,必须通过“国家酒类认证”。酒品质量认证工作刚刚起步,消费者对这项工作的
中国酒网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