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 酒文化

酒文化

作者:中国酒网  时间:2016-05-26 17:34:15
【导读】 中国古代的“酒肆”

中国古代的“酒肆”

原始社会的人最初是以货物交换来完成商品交易的,后来有了钱币,就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发展。生产了酒,就有需要酒的,自然就要进行商品交换,酒肆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成为酒类买卖的专业场所。酒肆又称酒家、酒务儿、酒店。档次高级一些的称为酒馆、酒楼。在酒肆干活的称为酒保。

中国进入农业社会后,居民居住比较集中和稳定,并且逐渐形成一些较大的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分工也越来越多样化,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时各种商品交换的市场就出现了。

《周礼·天官·内宰》说:“凡建国,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陈其货贿。”

所谓“建国”,就是筑城。周朝人在筑城后即划出‘块地方设“市”(市场),市有“肆”,专门陈列出卖货物的场地或店铺和作坊,酒肆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是专门经营酒类的。酒在中国古代直至现在,都是非常重要的商品,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酒肆卖酒并为顾客提供饮用器具及各种服务,在发展中也随酒肆的形式变化有各种名称的变化,如酒舍、酒垆、酒家、酒楼、酒馆、酒店等。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酒肆。《鹖冠子一世兵》记载:“伊尹酒保,太公屠牛”,商朝开国的功臣伊尹曾经当过酒保,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太公曾经杀过牛,这在当时都是低贱的工作。《诗经》有:“有渭酒我,无酒酤我”,就是家中有酒赶快倒给我,要是没有酒就赶快去买。《论语》其中也有“酤酒,市脯不食”。也许是因为不能表达诚意,孔夫子说不饮市场上买来的酒,不吃市场上买来的肉。可以想见当时的市场应该比较繁华,酒肉都可以随时买到。《墨子》和《韩非子》中也都有酤酒的记载。

当时喜欢在酒肆喝酒的人中,最有名的当属荆轲和高渐离这两个人了。荆轲饮酒再多,脸色不变;高渐离则喜欢饮酒击筑。两个人整日饮酒,喝过酒就高歌而行,不顾市人侧目。整日流连酒肆,说明当时不仅酒肆可以卖酒,还可以入内饮酒,应该与今天的酒店相仿了。也许是因为天上有酒旗星的缘故,酒肆的外面一般都会悬挂一个酒旗,这也应该是最早的户外广告了,它使人很远就能看到飘扬的酒旗,想到飘香的酒气,而垂涎欲滴。另外,当时虽然是封建割据,但人员还可以自由流动,孔夫子不用护照也可以周游列国,经商的人经常在几个国家的之间走动,使得酒肆也要具备更多的功能。

到了汉代,汉高祖就是一个酒徒,在没有建国登基之前,整日与一帮朋友混迹于酒肆,到了治理天下时自然不会与酒为难。《汉书·食货志》记载:“酒家开肆待客,设酒垆,故以垆名肆。”《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在酒肆饮酒,还会有下酒的菜肴,拐走富家美人的穷困大才子司马相如,自然要亲自动手洗涮杯盘了。

《南史’颜延之传》记载他喝酒的逸事:“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到酒肆裸袒挽歌,了不应对。”颜延之官至国子祭酒,地位很高,可像他这样有身份的官吏也经常跑到酒店去喝酒,喝多了还要光着膀子高唱丧歌。《南史·谢几卿传》记载:“尝预乐游苑宴,不得醉而还,因诣道边酒垆,停车褰幔与车前三驺对饮,观者如堵,几卿处之自若。”刚参加完朝廷举办的宴会,还犹有不足,就跑到酒店去与驾车的牲口去对饮,也就是借酒才会这样放浪形骸。

唐朝有万国来朝的气派,也正好与酒的品性相符,所以诗酒大唐在历史上留下赫赫盛名。唐朝时期的大小酒肆遍及全国城乡,高楼百尺酒旗鲜亮。正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大好河山,一片酒旗招展,非常有趣,这就是当时的最好写照。在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甚至有很多西域胡人开设的酒肆,金樽蕃酿、胡姬侍酒是吸引酒客的一种手段。异域风情的酒肆,加以胡乐,婀娜的胡舞,高鼻大眼的胡姬,总会让那些风流才子、贵族子弟流连沉迷。汉族人也不会坐失良机,自然也会让妙龄女子当垆,酒香脂香交融,以此做最好的酒旗招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样的情景,甚至比酒香还要夺人心魄。

平民成了酒肆的土客,那些辛苦的渔父、樵翁、落魄举子、小商人等坐在小酒肆里,或则品尝美味,或则借酒浇愁,尽显人间百态。

唐朝实行宵禁,到了宋朝就巳松弛,有专门的酒务官员负责征收酒税,鼓励经商,《水浒传》中就有很多酒肆、酒楼的描写。三碗不过冈的景阳冈酒店,十字坡张清的黑店等等,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当时不仅很多酒肆可以通宵经营,很多的节日夜市活动也成为商业交流的好时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的这首词写出了情人的思恋,也写出了夜市的热闹繁华。宋朝经济发达,有钱的人大多喜欢出来寻欢作乐,最好的场所就是酒楼了。在一些高级的酒楼,客人不仅可以享受音乐的高雅,美酒佳肴的口味,也可以与美女把酒言欢,共度良宵。这样的酒楼,外面都要悬挂一盏红栀子灯,在夜晚令人想起灯红酒绿佳人笑。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就有很多风尘女子朋友,他追求功名不成,转而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中逍遥快乐,寻找寄托。他写出了很多缠绵温柔的词,供这些女子在酒楼妓院演唱,并风靡全国,窈窕少女红牙拍板低吟柳永的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进入元代之后,很多人因为宋朝有酒务官,都把酒肆叫做酒务儿。在酒肆门前悬挂草稕,把一些禾秆捆成一束,悬挂起来作为酒招。

元代周德清在《红绣鞋·郊行》中吟道:“茅店小斜挑草椁,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悴杀。”

到了明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绎济进一步繁荣,酒肆的生意更加繁盛,饮酒的场所也不断分化出各种等级,有平民百姓流连的小酒肆,也有达官贵人出入的高级酒楼。高级酒楼的装饰气派典雅,富丽堂皇。名人题写的匾额,眼光势力的酒保,随时待招的歌舞伎女,昂贵的消费,出入的官吏富贾,使很多小市民望而却步。

明代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酒肆不仅供人饮酒买乐,也成为很多人社交的重要场所。酒肆内八方客人云集,五行八作汇聚,三教九流出入,在当时社会也是传递社会新闻、交流商业信息的重要场所。

清朝建立之后,酒肆得到更大的发展。尤其是豪奢铺张的八旗子弟,他们一出生就吃官俸,衣食无忧,自然就要流连于茶楼酒肆以消磨光阴。八旗子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每日消闲自然就会在吃喝玩乐上下工夫,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酒肆的发展。北京的各种酒楼、小酒肆不计其数。到了清末民初,很多西式酒楼餐馆也在沿海城市设立。由中国人和外国人开设的番菜馆,提供英法菜式、俄国菜式、德国菜式、日本料理等服务。这时的酒楼服务职能也有一些变化,有些高级酒楼,只针对高官富贾包办酒席提供高档服务,有的备有戏台,可以在里面唱堂会,一般人很难踏进酒楼的殿堂。

其余的的酒肆、酒楼也有高中低档之分,就如同现在社会,既有应时小吃,又有亲朋聚会的普通饭店,还有宴请贵宾的高级酒店一样。

中国酒网酒文化